行业资讯 news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
遵义:追寻红色印记,弘扬革命精神 | |
【内容摘要:遵义是一个充满红色气息的城市,广大党员干部们可以前来参观开展红色培训学习,进行党史学习教育,一起学习革命故事,体验红军走过的艰险历程,一起弘扬遵义会议精神、】 1935年2月24日至3月1日,中央红军取桐梓、占娄山关、再夺遵义城,取得了遵义战役的胜利。遵义战役中红军以弱胜强,变被动为主动,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利,意义极其深远。如今,时间已过去86年,硝烟已经散去,但中央红军给遵义人民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,一直激励着遵义人民奋发向前。 老物件,见证夺取桐梓的战火硝烟 梁隆贤女士是一名红色文化收藏爱好者。在她的家里,收藏了红军长征途中,遵义战役前夕新站战斗、二渡赤水、二战桐梓路过桐梓县大河镇石牛村、燎原镇桥头村等地,红军用过的老木桶、老盐罐、围炕、老木桌椅、老棕衣等600余件老物件。 “这个木桶来自92岁高龄老人李瑞金家里,红军二渡赤水回黔北途经桐梓县燎原镇桥头村的第二天,红三军团部分红军在村里头架锅煮饭吃,但因当时不熟悉地形,挑了煤水煮的饭苦涩难咽,便来李瑞金的家里,请他的父亲带路找清亮水。当时他的父母亲怕被抓壮丁,特意用了一根拐杖装跛脚,最后发现红军很好相处,临走时还把剩的饭装进水桶送给他的父亲,看看还有没有用处,李瑞金老人的父亲回家立即向妻子说:‘这些兵和以往的不一样咧!’”梁隆贤会不厌其烦、如数家珍地一遍遍向友人讲述每一个老物件背后的故事。 拂去岁月浮尘,这些老物件,成了红军在遵义战役前夕途经桐梓艰难困苦、战火硝烟的最好见证。时至今日,红军在桐梓的足迹和故事被当地群众铭记,夺取桐梓,争夺娄山关,拉开遵义战役序幕的历史仿若再现。 传唱“红色歌谣”,永续红色精神 红军街,毗邻遵义会议会址,是游客必去的一个红色旅游景点。 每逢周六、周日下午两点到四点,在红军街的红歌长廊里,都聚集一群充满活力的老人,他们头戴红军帽、身着红军服、红军鞋,拉着二胡,弹着古琴,高唱着一首首红军歌谣,引得游人驻足聆听。他们的歌声已然成为红军街上一道靓丽的风景。 “我们以红歌的方式,传承红色基因、弘扬长征精神。同时,用歌声唱出红军在遵义发生的一个个惊心动魄、感天动地的故事,让更多人了解遵义,了解在遵义发生的红色故事。”红色文化艺术团团长刘天成告诉记者。 事实上,红军长征时,无论遇到多么残酷战斗及恶劣的环境,都没有放弃文化学习和开展文化宣传工作。 红色革命歌谣,对宣传革命内容、发动群众、推动革命运动起着重要的作用,成为鼓舞红军士气,战胜敌人的“文化武器”,以及鼓舞人民群众的精神粮食。
陈云同志在他的《随军西行见闻录》中写道:“遵义十二天中确有五千人加入赤军。此辈均系川黔滇籍之贫民或退伍者,对于川黔滇之地方情形均熟悉。此辈加入赤军,对于赤军有莫大作用。以后朱毛能转战于黔北者(系指四渡赤水战役),此辈出力甚大也。”由此可见,红军政治宣传工作和红色歌谣的巨大战斗威力。 1935年2月24日,中央红军主动发起遵义战役,击溃黔军一个团,重占桐梓,揭开遵义战役序幕。26日,红军攻克天险娄山关。28日,再次攻占遵义城,歼灭黔军2个师。此战役歼敌20个团,俘敌3000人,取得了长征以来第一个重大胜利。 28日当天,红军文艺工作者莫休站在硝烟未烬的古城遵义,创作了热滚滚的《再占遵义歌》,“遵义城边的决战,我们胜利了,打得烟鬼王家烈,烟枪丢掉。遵义城边的决战,我们胜利了,这是胜利的开始,不要骄傲。” 当时,由于没有配曲,工农剧社社长李伯钊用苏联红歌《送别》填上,马上就教唱大家。它反映了遵义会议之后,毛泽东领导红军一反过去被动挨打的局面,纵横驰骋于40万敌军重重包围之中而取得伟大的胜利,并告诫红军指战员要戒骄戒躁,乘胜追击,再创佳绩。 二占遵义,遵义大捷;军心大振,雀跃欢歌。 红军仍不忘提高警惕,决不头脑发热,《再占遵义歌》这支战斗歌曲,坚定了红军战士的革命理想和信念,并为指战员送去了“这是革命的开始,不要骄傲”的警示“及时雨”,要勇于排除万难,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。 此后,红色战斗歌曲《再占遵义歌》在群众中广为传唱,直至现在。 像这样的红色歌谣,作为革命文化的载体和组成部分,真实地记录了长征途中的光辉历程,成为解读长征精神的重要文本和视角。同时,红色歌谣也成为当今社会凝聚人心、战胜困难、开拓创新的强大精神动力。 | |
总页数:1 第 1 页 | |
上一篇:遵义:学习会议精神,接受爱国教育 下一篇:贵州正达会计服务有限公司 | |